编者按
2009年,辽宁省将迎来进入高中新课改之后的首次高考。在此之前,我国已有广东、海南、山东、宁夏等省、自治区已实行新课改之后的新的高考方案。
近日,辽宁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公布,新课程的亮点、变化点在高考中如何体现,试卷结构是否有变化,超量出题限量答题怎么考,这些都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11月12日,本报特别邀请市教育研究室高中部的教研员对今年高三年级的备考进行指导。
语文
模式应为理论类+文学类/实用类
指导教师:沈阳市教育研究室教研员阮晓丰
辽宁省选修课程开设的特点决定了2009年自创模式的可能性很小,仍会采用宁、琼、鲁粤模式:理论类+文学类/实用类。
课改先行省份七套试卷清一色都是社科文,2008年辽宁试卷亦然,2009年备考应以社科文为主。
选考部分阅读题的特点
1.文学类文本
宁夏海南卷连续两年考了小说,小说考的都是名著,有中有外,有完整短篇也有长篇节选,长篇节选都与课内挂钩(著作、人物、作者)——其思路值得借鉴。
2.实用类文本
宁夏海南卷连续两年考传记,其它课改先行省份在传记之外,还考了新闻。
辽宁2009年的“文/实”选考所涉及的具体模块目前尚难确定,但应以两类文本的核心文体为主。
客观题数量和分数减少
2005、2006、2007、2008年辽宁高考的选择题的数量分别是14道、13道、12道、10道。基础知识部分每年必考的字形题和词语辨析题被删掉,文言文中的文言虚词题被删掉。文言文还删掉了前三年必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数量和分数明显减少,但成语、语病题必考。
辽宁2008年试卷体现出这一趋势,但2009年为保证一定区分度的需要,还应等待信息的进一步明朗。
名篇名句默写三点着力
默写题命题特点:2008全国I、II卷(大纲卷),2008辽宁卷都是命两道题,学生可任选一题作答;2008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全国新课程卷)都是命四题,学生任选三题作答。
题型的特点:名句名篇,句、篇并重。整段的填空默写,侧重在篇与一般上下句默写,侧重在句相结合。
考查范围特点:高中背诵篇目+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要求的背诵篇目。
因为辽宁省使用了语文版和人教版两种版本的教材,所以沈阳市备战2009高考应从下面三个角度着力:1.课标要求背诵的篇目;2.语文版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3.两个版本教材要求背诵重合的部分。
作文避开热点回归本质
中国向来不缺少“热”,我们更需要“冷”。
2008年,雪灾、地震、奥运都是焦点话题。但命题者避开了这些热得发烫的话题,把目光投向了80、90后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中华文化的流失等问题。这是对成长中的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是对青少年精神发育的关注,体现了一种冷静和命题的成熟。
好的作文题一定会避开热点,回归本质。用来训练学生的题目,要用心甄别和筛选。
加强对实用类文本的关注
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先天地决定了它的文本深度一般不及文学类文本,其试题难度也不可避免地“打折”。复习实用类文本要重点关注最具新闻、传记文体特征的核心文体——新闻类:新闻、访谈、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传记类: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
关于探究题
探究题是新课程卷必考题,一般是阅读最后一题,该题占阅读题总分值的三分之一左右。新课程考纲对探究能力的具体表述是,“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题的设题角度:
文学作品的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3)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实用类文本的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目前,探究题的设计仍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要求中的(3)如果设计不好就会出现泛语文化倾向,即直接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成功的探究题一般是从(1)和(2)的角度上命制的,即命题指向文本。
选择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充足的证据,但也必须和其他观点及其证据进行比较,才能更有说服力。探究题的解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即可。答题的关键是体现探究过程,基本思路是“观点+论证过程”,相当于一个小评论,有理、有据、有论。答题要紧紧依托文本,用文本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数学
三轮复习各有侧重列好时间表
指导教师:沈阳市教育研究室教研员王恩宾
这是辽宁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年高考,高考命题的总的指导方针会在前几年高考基础上,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上会向基础靠拢、向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思想方面转化。具体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双基,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加强探究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
(3)加强应用性问题,特别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问题的考查。
(4)相比旧教材,删除了一些内容。比如:
(5)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知识点。比如:
明确三轮复习的特点
(1)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时间要求:一般在2月底完成
以数学六大板块知识系列复习为主,函数板块(包括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统计与概率,算法与框图,复数,选考部分。
复习目标:知识系统化,解题规范化,问题条理化。
(2)第二轮复习:突出重点
时间要求:在3、4月份完成
主要特点:以专题复习为形式,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重点关注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与概率等主干知识的复习,同时重视运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复习目标: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专题复习关注的重点。
(3)第三轮复习:重点查缺补漏
时间要求:5月份完成
主要特点:通过测试再讲评,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复习目标:检测前两轮复习的效果,扫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调整考试心态,考生找到自己的考试节奏,时刻准备走向高考战场。
通过综合训练与测试,进行查缺补漏,同时提高考生的答题的技巧,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每位考生的自身特点确定考生自己的答题的策略,调整好考生的心态。
明确考试内容及范围
(1)理科考试内容为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2-1、选修2-2、选修2-3、另外系列4-1、4-2、4-4、4-5采用超量出题、限量答题的方式进行考试,即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出四个小题,由考生选择两个小题进行解答。
(2)文科考试内容为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1-1、选修1-2。文科考生系列3、系列4的内容不考。
(3)在新课改教材中,相比旧教材增加了一些内容。比如:

在新课改教材中相比旧教材增加的内容

在新课改教材中,相比旧教材增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