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经验交流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改革关键要以市场为导向
来源:时代商报     2008-11-10 10:13:00
 
 2010年广东新高考方案终于出炉。这个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取消了X科,即采用了“3+文/理综合”模式。

  高考在中国一直牵动着千家万户。它寄托着两种理想,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目标或后果。一方面,它是平民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拥有一个大学文凭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拿到能够较多或优先分配资源的凭证。因此,高考形式的公平性与社会结构的稳定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另一方面,高考作为一种为国家、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它的背后又指向一种善的理念,即选出的人是要能做得了符合其学历及身份的事。如果高考选出的多是废物,或是虽然聪明,但在大学所学的却不适应他的智力结构与兴趣偏好,以致他毕业以后碌碌无为的,也等于失败。这种“善”的理念当然不能取代形式的公平,但如果一味讲究形式公平,不给不适应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或偏科的人留下足够的空间,那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3+X”高考模式从表面看上去可以让考生减轻负担,学习从“广”可以变为“精”,毕竟在语数外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考试内容都从六科变为三科了。这似乎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地学习。

  但从另一方面看上去,由于由六科变为三科,每科的分值都拉大,偏科的人就危险了。在一本高校只录取3C以上考生的情况下,将有很多精于某一科而对其它科兴趣不大的考生被“名校”拒之门外。这样,很有可能一些某方面的天才会被扼杀。

  其实,在保证形式公平的情况下,对“善”的追求可以市场为导向来解决,毕竟,大学生毕业以后,是质优品还是劣质品,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的。有必要强调这一点:考生在某一学科上的天赋、兴趣等,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资源,而高考就是负责对这种资源进行初始的配置,目的是让这种资源保值增值,并在以后变为可以为国家、社会带来好处的社会资源。简单地说,这也是要分门别类,让一个人学以致用。同时,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发挥,而不只是让一个人混一个文凭、混一种身份。合理地配置资源,更能体现“人”的尊严。

  以市场为导向来配置初始资源,要求扩大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政府对民办高校也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不仅民办高校,民办中小学一样也仍然在遭受限制,这与市场经济下的市场选择、市场评价同样是对不上号的。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