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备忘录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用什么替代高考指挥棒
来源:长江日报     2006-4-15 18:39:00
 
    话题背景

     上海复旦大学正在尝试一种招生新法:符合某些条件的上海地区高三学生,通过资格测试的,获准面试。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便一统我国高校招生的天下,让大量出身贫寒
者进入社会上层,但也形成“指挥棒”效应,导致应试教育。高校也在尝试保送生、特长生等招生形式,但都不足以撼动高考的“崇隆地位”。面试招生,是改革高校招生的新尝试。

    面试招生引起很大争议。赞成者认为它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有利于高考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批评者认为,面试招生很难保证公平公正,难保没人搞钱权交易。即使在美国,学习成绩也是要讲的,光面试不行。

    首席发言

    周洪宇

     废除高考不现实,改进高考正当时

    就目前而言,在找到一种比高考更合理、更科学的选才制度之前,废除高考录取制度显然不符合我国国情。高考是目前中国相对最公平的选才制度,它是以考生的分数而不是考生的家庭出身、血统、背景、关系、金钱等等为标准,较好地避免了所谓靠“关系”、“路子”带来的种种不公,为考生提供了一个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台和依靠自己的勤奋从社会底层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完全按分数高低录取呢?恐怕也未必。统一高考试卷、统一分数线,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主张。如果真正按照这种主张实行起来,就会发现,这种主张貌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因为它只有利于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的少数考生,不利于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绝大多数考生。

    依我浅见,逐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由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采取面试、笔试、特殊能力测试、考查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评价等方式,选择不同的生源,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国际潮流的正确方向,也是我国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根据全国统一考试录取为主,高校自主考试录取为辅,逐渐扩大高校自主考试录取权的基本原则,今后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操作方案:

    一、普通高校考试录取,以着重考查学生的学术发展潜力为主。在现有高考科目基础上,分文理两类,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指定1-2门考试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不同高校指定科目的考试,增加学生与高校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二、各高校在全国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再组织一次单独考试(之前或之后可由高校自己决定),将统考成绩与单考成绩结合起来进行录取。全国统一高考可以采用标准化命题方式,以便快速准确评卷。各高校单独考试的命题可采用主观试题以尽显特色,可以增加面试、特殊能力测试,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评价等。为了避免高校自主招生出现的增加学生考试成本、一个学生被很多高校录取的现象,减少考生无谓的奔忙,高校可以依据全国统考的分数初步录取之后,按一定比例让考生到学校参加第二次考试。

    三、将普通高等学校的考试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分开。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实行“3+小综合”的方案,降低考试的绝对难度,考试内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侧重实用知识及相关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职业高中的考生,实行“3+1”方案。语、数、外3门基础课,要根据职业高中的特点,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提高职业高中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积极性。

    四、改革录取模式,录取名额向老、少、边、穷地区适当倾斜。目前我国教育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往往条件好的地方录取分数还比较低。因此,要改革当前高考的录取模式,适当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美国著名思想家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提出,坚持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是正义的必然要求,平等是正义的第一位因素,而合理的差异亦是正义的重要构成,但这里合理的差异应该是向弱者的倾斜,而非向强者的倾斜。当今我国高招指标和分数线不是向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考生的倾斜,而是向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考生的倾斜,向少数发达大城市倾斜。这严重违背了罗尔斯体现正义的合理差异原则,必须尽快改变。

    (作者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赞成探索

    高考应逐渐淡化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对教育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但经过几十年强化,其弊端也在不断显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受益的和受害的群体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大的数量,目前虽然对高考的褒贬不一,但从教育的连续性和人民群众对高考的认可度来看,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可以替代高考。但对高考的热炒应逐渐淡化,同时发展其他形式的人才选拔方式,以备多年以后高考变成一种平常的考试。

    一是要给学生多种出路,以淡化高考。成才的模式有千万种,通过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普及就业后的再教育,拓宽成才的道路和模式,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怪圈,才能改变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趋势。

    二是要不断完善新的试点办法,提高新方法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新的招生办法不是不好,但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还有一个过程。高考因其组织严密、标准统一,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客观性,它的公平性最容易为群众理解和认同。新的招生办法必须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公信力。

   (武汉市蔡甸区教育局 赵峰)

    只要不搞一考定终身

    近日有报道称,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尝试由专家面谈的方式录取新生。对此,我个人认为很好,是有利于素质教育及培养创造性人才的。

    首先,学校的素质教育一直都没有突破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高考指挥棒不可动摇的地位,你去学习其他的东西对高考而言没有意义,也只是在浪费时间,因为高考就考那么多。另一方面,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而人才不可能从一次考试上就可以看出来,况且一次考试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参考平时成绩基础上,可以通过学校自主招生、教授面试、自主推荐、招特长生等办法来选拔人才。就像公司要招聘优秀人才一样,用什么样的方法招是公司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什么样的人才。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必多言,提倡素质教育就不能一考定终身,复旦的尝试让我们看到高考改革的希望。

    (汉口常青花园八村十九栋一单元 李琳)

    消除人们的合理担忧

    面试招生是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是否有利于素质教育,关键在于面试招生的公平有效和内容合理。

    在面试招生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公众的平等?特别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相对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在证明自身能力方面处于弱势,例如由于家里穷而不得不放弃参加各种竞赛。

    再就是如何保证客观、公正。现在什么证明材料都可以通过钱、权“运作”而来,那些推荐材料、证明能力的材料是否客观真实,谁能为这些材料担保?如果推荐、证明材料“钱权化”,必然会导致面试招生的恶化。是否避免了面试官在性别、民族、地域、城乡、相貌等方面的个人偏见或歧视?

    面试官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把好面试选才关。(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黄春林)

    保留意见

    试点本身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发令枪”,被喻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作为一种评价社会制度的道德标准之一,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追求的目标,已经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深入现代教育之中。

    就个人而言,教育公平不是体现在金钱、物质、权力、地位、社会背景等基础上的资源再分配,而是表现为个人接受教育机会上的公平。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公平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教育公平的观念和制度,目前还没有在我们的教育阵地牢固确立。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甚至是学校之间、家庭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都直接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复旦这次高考改革所录取的300名考生,仍然是将范围固定在上海这个城市进行,是有违教育公平的。为什么就不能够将眼光放开阔些?尽管有各种理由,但是都不能成为理由。

   (武汉大学 离离)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

    高考制度虽产生很多弊端,也一直受到人们的抨击,但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未能取消高考制度,这本身就说明高考制度目前还没有好的替代方案。

    取消高考,用面试替代有其合理性,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外有些发达国家也采取类似的方式。但就我国国情来看,目前不宜取消高考制度。在发达国家,大学素有独立、自治的传统,政府官员难以用手中的权力来干预大学的内部事务。而中国的大学多附属于政府(如教育部直属、省属等),如果我们取消了高考制度也等于撤掉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底线,则大学有可能成为权贵子弟的俱乐部、有钱人的贵族学校。再则,中国的大学,很难受到社会的监督,学校和考生及家长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如果取消了高考制度,那么有可能使本来透明的高考录取反变成了黑箱状态。

    因此,如果仅仅只取消高考制度,不同时对其他制度进行相应改革,而只依靠面试录取,则可能还会起相反的作用。

    (湖北天地人医药有限公司 刘庆)

    高考是需要坚守的传统

    高考的考核功能和作用是很大的,经验是成熟的,已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程序。高考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公平和普及性,它使每一个求学者都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凭着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达到想达到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高考能长久实行,为民众所接受所重视的原因,它体现出国民教育的平等与公正。不仅中国如此,像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也大都如此。

    高考在内容和录取的方法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有的考生因各种原因发挥失常,正因如此,才有了一系列补充完善的方式,像面试招生、选送保送生、自主招生、招特长生等。但这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完善高考的内容和方式,使它更能体现公平和公正,更能扩大人才的选拔面。这些方式和方法只能在经过高考的前提下进行。完善、补充也是创新和改革,对于行之多年并行之有效的高考只能去不断地完善它,去体现出它的本质。

    轻易地在不成熟的条件下用不成熟的方式和形式去替代,将会付出更大的变革成本,甚至会造成整个教育体系的混乱。

    (汉阳七里晴川108栋3—302 陈姝)

    试题有点“玄乎”

    撇开复旦这次招生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讲,单纯看看面试时的试题,就觉得有些别扭。此次面试有一道试题:“不少媒体披露过医生收红包的事件,对于医德问题,你有何看法,应如何避免‘红包事件’发生?”很显然,面试的范围、力度早已超出了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考核。

    看起来是在考核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但是它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一个连社会管理部门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如此复杂的问题,一个医疗界的“痼疾”,要一个高中生来“侃侃而谈”,确实是勉为其难。这样的试题颇像企业招考录用人员或者公务员考试中的面试,更像电视选拔主持人时的“秀”。

    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办学不在同一层次,一个属于基础教育,一个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人才的全面培养。我们的招生考试如果是这样,很难考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我敢猜测,在这样有点“玄乎”的试题面前,大多数考生也是“点到为止”或者是“集体失语”,即使有几个知识面开阔点的,恐怕也很难有像样的回答。

    还是挑选离我们中学生实际社会生活近点也有话说并且能把话说清楚的试题吧。

   (武昌水果湖高中语文组 辛世民)

    其他声音

    按人口比例录取

    高考在全国人民心中是十分权威的,然而,各高校在各省市录取的人数的差异,造成了事实上竞争的不公平。比如清华、北大是全国人民都仰慕的名校,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但是它们在北京地区投放的比例就比其他地区要大,造成其他地区进入北大、清华的学子的分数高出北京地区许多。这种不公平影响了其他地区的人才的选拔,造成了近亲繁殖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要改革各高校在全国各地区的招生人数分解办法。除地区性大学以外,其他全国性学校都应该面向全国按比例招生,哪里的考生多,哪里得到的招生指标就多。这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门提出。

■相关链接  
  • 本报高考冲刺报告会今日举行
  • 40余天高考582人入“龙门”复旦、交大自主选拔录取完成
  • 高考在即 “绿色护考”将分阶段实施
  • 06年辽宁省高考时间确定 考试再分文理
  • 十年风雨留学路—日本留学生活揭秘
  • 中消协警示:留学路上严防两大“陷阱”
  • 山东邮政“国际银邮”电子汇款方便留学及国际贸易
  • 在高新企业任职达7000多人 海归不断“空降”中关村
  • “海归”设计师带回了什么?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