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语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2010年高考语文课堂:浅析文言虚词
来源:新东方      2009-11-12 13:46:00
 

    如果说文言文是很多同学的短板,那么文言虚词就是短板中的短板。18个虚词虽然数目不是很多,却令考生十分困扰。不少同学不辞辛苦地将每个虚词的各种用法全部记忆下来,可是做题时仍经常失分,成为考生死穴。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呢?原因在于许多考生并未明确文言虚词部分的测试方向,单纯地认为该题是考查的只是虚词的意思,最终导致事倍功半。


    其实,从题干中我们不难看出,文言虚词一题考查的不仅是对该虚词意思的理解,同时还要考查对其用法的掌握。而许多考生仅仅关注前者,死记硬背意思而忽略了对用法的学习,这是极其错误的。部分考生在做题时只是翻译该句,然后通过意思去对应该词的词性、关系等用法,这样的解题方法是不正确的。要知道,很多文言虚词是不译或者活译的,如此看来,如果仅针对意思进行判断,或者根据意思推测用法,实际上是淡化了用法的解题指导性。因此,在这里,我提倡大家使用多位方法解答文言虚词题。


    所谓多位方法是指,考生在解题时不要只从意思层面去分析,而应当充分利用词性、关系、句子成分等因素综合解题,这样既能保证题目的准确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做题速度。比如,09年四川卷第9题的D项,“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和“问征夫以前路”。很多同学试图通过翻译这两句的意思来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比较复杂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不通过意思,直接根据词性判断。第一句中的“以”后边跟的是动词“来”,其实这是个通假字,通“招徕”的“徕”。即使考生无法判断出通假也无妨,仅需知道它是个动词即可。而第二句中,“以”后跟的是“前路”,明显是个名词。所以,即使不把两个“以”字翻译出来,也很容易将此项排除,因为两个字的用法明显不同:一个是连词、一个是介词。


    由此可见,多角度分析文言虚词是一个可行且简便的方法。但是在此需要提醒各位考生,做文言虚词的题目绝不可以机械地从一种角度出发,这样就会误入歧途。比如,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仅通过对词性、句子成分的分析判断就可以解决所有文言虚词题,无需掌握虚词意思,甚至有些同学得出不用看文章只分析句子成分即可的论断。这种结论是十分片面的,文言文是基础+语感+技巧的考查,无论技巧多么精辟,都是建立在对虚词用法、成分准确掌握的基础之上。如果只关注技巧而忽略了内功的修炼,只能是技巧越精、败得越惨。所以仍需各位考生综合且灵活地运用基础和技巧解题。须知,学习没有捷径,一切方法均源于不懈地演练。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