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政治: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宗旨
B、哲学: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结合(艰苦奋斗),联系、社会意识
C、文化:思想、精神是一种文化
D、社会:为人民的事业
(3)挖掘、发现隐形信息。例如上题,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政党
B、西柏坡:革命圣地
C、七届二中全会:给中国带来转折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党的重要会议
D、两个务必继续
E、清醒的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F、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党的宗旨
G、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2、审要求:
(1)是什么:包含了那些政治学、经济学、哲学道理
(2)为什么:论证
(3)怎么办:最热,最难,最开放性。开放性、发散性 思维,并不是说放纵,并不是说可以随意。相反,它更要求逻辑的严密型:有理(有大众基本接受的道理)
有据(有所学的理论根据)
有节(观点不能太新潮、太前沿)
有利(对得分、对打动阅卷教师有利)
(五)主观性试题的解后修补
1、注意解题空间:只有几行的空间,不许使用涂改液,不许超出试卷的边距答题,所以,必须节省解题空间:字小一点,行距、字间距紧凑一点,为修改答案留出合理空间。
2、适当多答:多答,只要不写反动的话,是不会扣分的。为什么要多答?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命中率,不能保证我们答的那几条和标准答案100%吻合。就像打仗,我们面对敌人,要多答几枪,以保证战斗效果。有时,我们答题后检查的时候发现,答题一点都不对。这时候不要慌,你要想一下你打出为什么这样答,你第一次答的肯定有你的道理,不要轻易把原先的答案划掉,最好加以补充
三、备考技巧
有人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对的。决不能信奉功夫不负苦心人的教条。“有心人”指的是做事情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秩序性很强,能将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的人。我们准备高考,就要做有心的人,要掌握技巧。因为技巧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自己的学习潜能开发到极致,不浪费自己的点滴才智,必须掌握备考技巧。一般来说,备考技巧有四方面内容: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心理的准备、技术的准备。这四方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一)、知识的准备。包括对《考试说明》列举的知识点的梳理、记忆、理解
1、梳理
(1)搭建框架:宏观、中观、微观
(2)科学排序
(3)去伪存真(过滤)
(4)全面细致,有所侧重
2、记忆
(1)科学记忆
(2)准确记忆
(3)全面记忆
3、理解
(1)理解概念的由来、归属
(2)理解概念的本质和灵魂
(3)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原理)
(4)理解概念、原理的应用方向
(5)怎样理解:听、想、懂
(二)、能力的准备。能力的准备应该从高一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基础年级的能力准备不足,被迫移植到高三。所幸的是,大家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还来得及。
1、审题能力
2、提取能力
3、表达能力
4、扩展能力
5、迁移能力
(三)、心理的准备
心理的准备不能光靠考前一个月准备。那样的话,会造成越准备越慌张的局面。因为你意识到:我心理紧张了,需要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也不能搞突击,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克服心理问题,必须从高三一开始就进行。
(1)、听课心理
(2)、训练心理
(3)、解题心理
(4)、作息心理
(5)、师生关系心理
(6)、考前心理
(四)技术设备的准备
书、本、笔、钟表、解题速度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