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文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资本主义经济史复习提要
来源:搜狐社区     2006-4-11 13:01:00
 
说明:1、资本主义经济史是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干,也是复习的重点。2、复习经济史要和政治史、文化思想史有机地结合。3、经济史的重点是三次工业(科技)革命。4、限于篇幅,本文是提纲式的,教材已有较完整阐述的部分从略。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5世纪)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欧洲的生产技术取得了某些突破,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②中国古代的几项重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直接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兴起情况

  ①时间和地点。

  ②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和无产者: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包括手工工场主和包买主。破产的作坊主、帮工、学徒成为雇佣工人。

  ③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商品经济发展→货币地租出现→农村两极分化→农业资本家和雇佣农民产生。

  3、兴起引起的反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③尼德兰革命和荷兰共和国成立。

  其中,新航路的开辟是最为重要的反响。它不但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而且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是全球化浪潮的开始,《全球化浪潮》一书指出:“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贯的互相联系的统一市场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随人类文明程度化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16世纪———18世纪前期)

  1、发展原因

  ①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②法、俄、普、奥四国封建主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殖民掠夺,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④欧洲许多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有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发展不平衡

  ①英国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②法国发展较快。主要原因是路易十四的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推行重商主义。

  ③俄国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农奴制的阻碍。彼得一世改革使农奴的境况进一步恶化。

  3、这一时期的特点

  ①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组织是工场(分散的和集中的),劳动方式是手工劳动。

  ②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本。

  ③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英荷、英法)本质上都是商业战争。

  ④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充分,还没有形成对封建主义的优势。反映在政治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还不多,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曲折,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待完善。

  三、蒸汽机时代的资本主义(18世纪后期———19世纪70年代)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②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和重大发明。

  ③工业革命的扩展(法、美→德→俄、日)和各国的进展。

  ④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的、消极的。

  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英国开始,逐步扩展,各国进展不平衡;从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开始,扩展到动力和交通业;主要成果来源于工人、技师的实践经验;以改良蒸汽机作为主要动力。

  2、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政治的影响

  ①自由主义的潮流—————反映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美国内战除外)。

  第一类:处在封建统治的国家,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

  第二类:已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确立统治地位,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内战,英国议会改革,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

  第三类:要求摧毁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维也纳体系:西班牙起义,意大利起义,希腊独立,法国“七月革命”。

  ②社会主义潮流———反映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

  ③民族主义的潮流———反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殖民主义者的矛盾。

  亚洲革命风暴。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欧、美、亚都有资本主义国家。

  英、法: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荷、美:反殖民统治的革命战争。

  俄、日: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德、意:王朝统一战争。

  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四、电气时代前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70年代—————“一战”前)

  1、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出现原因。

  ②主要内容及重大发明。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除教材所列出的外,还可以增加:以重工业为主导,以电气作为主要动力。

  ④后果。

  2、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①垄断组织是一种超大型的企业,是一种新的经济联合体。

  ②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更有财力购买先进设备。

  它更有能力了解并开辟世界市场。

  它更能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

  它更有力量进行科研,不断开发新产品。

  它更有能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③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④垄断组织的产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由资本家个人之间的竞争,发展为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使竞争更为激烈。

  ⑤垄断组织的产生,也不可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垄断组织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更高,私人占有更集中,因而矛盾更尖锐,经济危机也就更严重。(如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发展不平衡及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特征

  ①美、德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垄断程度高。

  ②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共同原因:技术设备陈旧,资金外流。

  ③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植。

  ④发展不平衡的后果:英德矛盾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形成→“一战”爆发。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对外侵略

  ①经济上:在大量输出商品的同时,大量输出资本,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政治贷款、夺取铁路建筑权,开采矿山,开办工厂,开设银行等。

  ②政治上:瓜分世界。导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五、电气时代后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一战”结束后至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

  ①总趋势:由恢复到稳定发展。

  ②不平衡:英、法成为债务国,美、日成为债权国,美国代替欧洲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纽约成为世界又一个金融中心,意大利发生经济危机,德国借助“道威斯计划”,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①发生原因:根本原因,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原因,直接原因。

  ②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③美、德、日等国的反危机措施: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德、日法西斯专政。

  六、信息时代(原子能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二战”后)

  1、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出现原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以原子弹的发明为例:爱因斯坦的理论,美国实施“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成功,战后原子能技术用于发电。

  ②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总趋势

  ①恢复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中期。

  ②高速发展阶段: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促进,政治相对稳定。

  ③“滞胀”阶段:70年代后期起。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①美国称霸:战后至60年代初。

  原因:原有的经济实力雄厚;“二战”中的损失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小;“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70年代以后。

  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仍是经济强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欧洲共同体”成立后,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和超过美国。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这是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①经济全球化。

  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扩展,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②区域经济集团化。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是区域集团化的典型代表。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由经济联盟发展为经济政治联盟,并发行了欧元,力量不断增强。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促进和阻碍。
■相关链接  
  • 高考阅卷教师谈答题技巧
  • 谈谈倒装句的用法
  • 情态动词-语法复习专题
  • 高中英语总复习--虚拟语气正误例析与专练
  • 高中英语之难点 ---非谓语动词的复习
  • 重要的英语数字表示
  • 学好英语的四大成功要素,你都具备了吗?
  • 【语法-名词性从句】
  • 高考阅卷教师答题技巧_不靠基础也能多得分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