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文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分析及2006备考建议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梁侠 刘廷祥 刘继忠 夏芳 李晓风 成学江     2006-4-1 11:13:00
 
 历史试题

  试题不能设问过多,否则会影响考试信度,不利于学生充分思考

  与以往相比,2005年历史试题设问过多,全国卷Ⅲ第39题共设8问,全国卷II第39题共设9问,其他一般都有6问左右。文科综合试题就单科而言,本来覆盖率就很低,而在一个主题下面设问过多,占用的分数多,覆盖率当然就更低了。虽然没有必要过多地强调覆盖率,但是,覆盖率过低会影响考试的信度,这是不能不考虑的。

  另外,设问过多会使试卷长度增加,不利于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北京文综试卷的第37题,设问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问题过大,涉及的知识点过多,实际上造成了试题的长度增加,也不利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解答问题。天津文综试卷的历史题和跨学科综合题同样也存在设问过多过繁的问题。上海文科综合试卷则存在着一些设问过于琐碎的问题。

  【文科综合试题评析篇

  历史试题特点之一:立足基础体现能力要求

  2005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仍然坚持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的原则。试题中的知识考点,都是考试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应知能会的内容。各套试题都能抓纲守本,坚持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中心,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基本素养。

  在6套试卷中,仅全国卷I的20个考点中,答案直接在书上可找到的就有16个,直接在材料中找到的有4个。能力层次中以记忆为主的占75%。由此可见,2005年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抓纲守本,重视主干知识,基础性强。

  文综考试实施以来,关于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层次要求的表述一直是记忆、理解、应用。而2005年《考试大纲》在上述方面的表述有很大差别,几乎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呈现形式,表述更加具体,指向更加明确。

  例如“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通过试卷提供史实和资料,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的文综历史试题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方面的目标和能力要求。又如“调动和运用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中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这是历史考试的最基本的内涵。

  再如“描述和阐释事物”就是阐释历史史实和现象,是一种较高程度的能力要求,在试卷中占据相当的比例。能力目标的第四条“论证和探讨问题”,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体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目标和能力。

  弄清能力目标要求后,我们再综观2005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除了抓纲守本、立足基础知识之外,更多的则是指向学生对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全国卷Ⅲ第39题,从“东盟题”8个设问的能力考核要求来看,除了第(1)(2)问属于记忆层次的考查要求以外,其余6个设问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2005年《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的变化有直接关联。例如第(4)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属于“描述和阐释事物”层次的能力要求。第(7)问要求阐释“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的原因。第(8)问要求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属于“论证和探讨问题”层次的能力要求。其解答过程更需要学生紧密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来“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

  历史试题特点之二:关注现实渗透课改精神

  2005年高考历史试题,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关心现实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着眼世界潮流:如中美关系题,民族主义题,万隆会议题,宪法与人权题,文化遗产保护题,战争与和平题,全球化题等。

  关注重大国策:如构建和谐社会题,关注少数民族题,科教兴国题、河西走廊题、抗日战争题、两岸关系题、红色旅游题等。

  凸显区域特色:如上海世博会题、辽宁一五计划题、江苏“长三角”题、天津“天津港”题、西部河西走廊题等。

  体现人文素养: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2005年高考试题体现这种功能与目的的题目亦不在少数,如上海卷中的照片、儿童画、俗语、故事、诗歌、名人名言题,全国卷中关于民族主义历史作用的评价问题、阿房宫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河西走廊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红色旅游问题、中国——东盟问题、两岸关系问题等等,都充满着对人文关怀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性极强。

  高考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立足新课程,关注新课改,必然会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与原则。除上海市提前进入新课改外,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准确地说,自2004年起已经关注课改了。

  2005年全国卷中第37题应该是针对今年上半年的时政热点而作的。由于日本一方面积极谋求“入常”,意欲成为政治大国。另一方面一再通过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途径否定、美化侵略历史。中国民间掀起了排日活动。从反对日本“入常”的大签名到抵制日货,一些城市出现了大学生和群众反日示威游行,国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达到了一定的热度。如何认识这种民族情感?如何避免这种民族情感带来的过激行为?如何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民族情感?高考以“民族主义”为视角命题,可以说寓意深刻。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在这一背景下去审视2005年全国历史试卷的命题立意,就可以强烈感受到命题者对人文的呼唤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区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把爱国的情感、和平的理念、宽容的精神问题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命题者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敏锐的时代精神,又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

  2005年文综历史试题除北京、上海、天津外,其余均分别采用全国卷I、II、Ⅲ。纵观这些试题,我们不难看出全国卷I使用的省份是我国东中部的一些基础教育发达省市(如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使用全国卷II的是我国基础教育较好的省市(如黑、吉、桂),使用全国卷Ⅲ则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省市(如川、陕、黔、新、宁、甘等)。这三套试卷的难度也恰好是呈梯级分布的。全国卷I最难,卷Ⅲ最易。北京、上海、天津单独命题,其试题难度也各有差异,充分体现了国家高考兼顾地方差异,重视人文关怀的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注意!高考报考指南上考试时间有误
  • 教育部提醒高考考生勿信有关命题信息传言
  • 改变高考科类 应届生须再参加反向小综合会考
  • 今年我省逾35万人报名高考
  • 今年高考报名公安机关将介入
  • 如何处理文科综合复习中的热点问题?
  • 2006年高考理综考试大纲修订说明
  • 高考优秀考生指点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复习
  • 2006高考复习指导:理科综合试题求解策略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