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回望已经过去的2005年,我们欣喜地看到高考在改革中创新。2005年普通高考形式多样,大多数地区采用3+文综(理综)的模式,有的地区采用3+大综合+1的模式,还有的地区直接采用3+大综合试卷进行考查。
就文综试卷来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三套试卷,分别由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使用,北京和天津地区自主命制的文综试卷,由北京地区和天津地区的考生使用,另有上海地区自主命制的综合试卷(文科);从单科试卷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一套,由广东地区考生使用,江苏省和上海市自主命制的单科试卷分别由江苏省和上海市考生使用;此外,还有大综合试卷,主要有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由辽宁省和广东省使用,还有上海市自主命制的大综合试卷。
2005年高考试题都有哪些新的特点?展望2006年高考,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备考?来自中学一线骨干教师的分析与建议,值得一读。
【命题改革建议篇】文科综合命题改革建议
政治试题
测试能力的同时,应合理控制试题的难易度
2005年高考各套试卷都存在着试题难度明显提高的情况,有些甚至超出了《考试大纲》规定的难度范围。
据山东、福建、山西、甘肃、内蒙、湖南、北京等地的抽样分析,难度大约为0.54左右。特别是政治试题,难度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主要是选择题难度比往年提高,这种提高有合理的成分,因为以往有一些选择题难度偏小,也不利于实现选拔功能。非选择题的总体难度和难易布局与去年基本相符,这是合理的一方面。
由于个别试题在考查方向、设问指向或答案要求上有不足等原因,造成试题的相对难度(统计难度)偏高,导致考生成绩明显下降。考试大纲规定难度在0.55~0.60之间。为了有利于稳定中学教学,我们认为高考试题难度应当相对稳定。
有些自主命制试卷的地区,就政治试题看,在重视能力测试的同时忽略了难易度的控制。上述都属于对试题难度的调整和控制未达到《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从而也影响了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和对教学的正确评价。
重视考查能力,但不能偏离基础
2005年政治试题的特点是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但有的试题比较死板,容易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弱化了能力要求。如全国文综Ⅲ卷39题(1)①;全国文综II卷38题(1)。固然这些要求都是当前热点话题,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但由于规定过死,导致阅卷时依据过硬,影响了考生的发挥,也会对以后的备考复习产生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有的试题或答案有超纲之嫌,又偏离了基础。
例如全国文综Ⅲ卷28题和38题(4)的答案③以及④。特别是28题,以一幅画作为试题载体,形式不错,但内容脱离教材教学,不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自相矛盾”的考查显然既不是中学教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重点主干知识,又是教材中已经删掉了的内容,属于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测试内容。考查结果显示(以山东、山西地区统计结果),正确率只有8%,超出了中学生的能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