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外语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学习外语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08-9-11 10:07:00
 
    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胡文仲先生指出:“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教师应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准确地运用英语交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意义的岐解。在英语中“blacktea”是“红茶”之意,却被岐解为“黑茶”;关于以狗为喻体的词在中国多含有贬义,故有“狗腿子”、“狗头军师”之说。而在西方狗却是忠诚、可靠、英勇、聪明的象征,是人们最好的朋友,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出现此褒彼贬的文化现象。

    2.话题的犯忌。人们在生活交往中为了使气氛融洽一些,总是要找些话题闲聊。由于受到风俗文化的影响,我们有些学生往往挑一些涉及年龄、收入、财产、婚姻等家常话题,但这些属于英美国家人的隐私。

    3.数字的误用。英美人最忌讳的数字是13,他们认为13最不吉利、最晦气,所以英美人最忌13,13日不举行活动、不出远门、生意不开张,建房编层、剧院编排、汽车编号均不设13。

    4.施礼的冒失。有些人为了表示我们的热情礼貌,在与英美人接触时,常常自己先伸出手去,主动与别人握手,这是礼节上的冒失。我们要注意,英美国家的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长晚辈之间施礼时必须是上级、女士、长辈先伸出手来,否则不能贸然“行动”。另外,握手时间的长短、握力的大小都要适度,否则也是失礼。

    跨文化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1.教师认识的局限。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对文化意识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至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学生上大学以后的事,目前最重要的是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这种教学行为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文化差异,造成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

    2.教材内容的局限。实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后,教材有了较大变化,加入了不少训练口语、交际的对话内容,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只是增加了表层的交际内容,仍然没有全面地、系统地、真实地反应出我国和英语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真正差异,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考试制度的局限。平时的英语教学之所以会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意识没有被划入考试范围。这样的考试制度使得教师只能循规蹈矩地、全力以赴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再有时间、精力、动力考虑考试范围以外的内容。

    跨文化意识的强化措施

    1.开发课程,拓宽渗透渠道。教师除了认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之外,还要通过其他渠道开发文化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不但要注意开发与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体育、旅游、科技成就等有关的知识文化,而且要注意开发与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有关的交际文化,还要注意开发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趣味性浓的网络文化。

    2.挖掘教材,拓展渗透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还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课本中有许多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我们一定要结合课文教学,要求学生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了解称呼、打电话、道谢、恭维、赞扬、告别、致歉等方面与我们不同的语用规则,让学生知道,由于在家庭、单位和交往中的身份、地位的不同,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也不同,从而学会得体地交际。

    3.组织活动,拓新渗透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该设计好活动形式。活动形式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游戏活动、剧目演出等。对话可以是反映学生需要的社会礼仪,或那些可能导致文化误解的选题。对话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语境中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礼仪和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游戏活动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友好的合作气氛,可以进行比赛和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剧目演出可以以西方的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为题材,或选择生活中易出现文化误解的笑话或故事,进行短剧演出,加深学生对西方节日文化的认知,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提高他们了解英语文化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欣赏水平,从而接受情操和人格的熏陶。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