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语文、数学两科考试落下帷幕。为了帮助考生在考后更好地把握今年命题趋向,昨晚在两科考试结束后邀请了省内一线教师对试卷进行评析,对今年高考(论坛)试题进行同步解答,希望今后对考生有所启发。
语文:难度适宜坡度合理
冯厚生(宣城市教研室)
从整体上看,我省的语文试题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相关要求。全卷难易适度,坡度较为合理,风格平稳,稳中求新,应该说是新课程高考的一次平稳过渡。
结构、题型及内容出现变化
与以往我省三次语文考试试题相比,本次试题求新表现在:一是试卷结构的变化。本次语文试题仍然分成Ⅰ、Ⅱ卷,但Ⅰ、Ⅱ卷内容却发生了变化,Ⅰ卷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Ⅱ卷主要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考查板块分割得更为清晰。二是考查内容的变化。本次试题在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三是题型的变化,突出体现在作文题上,前三年我省的作文题是以话题或命题形式出现,今年采用的是材料作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变化是建立在平稳的基础上的,体现在:一是绝大多数题型未变,二是总题量未变,三是大多数考查内容未变(注重语文能力的考查),还有一点就是我省业已形成的高考语文命题的平实风格未变。
整套试卷语文味十足
纵观试题,我们还可以看到,我省高考语文在命题材料选择上一贯保持的特点:注重文学性和文化性,链接时代和生活,语文味十足。文言文阅读是明代杨士奇的《游东山记》,写的是文人雅士的雅兴雅行雅趣,显示了杨士奇文章叙事平正纡徐的特色。两篇现代文阅读选文都是出自当代名家,一是中国人大博士生导师李小树的《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写的是对当下文化现象的思考,一是著名作家宗璞的《董师傅游湖》(《小说月报》2008年第5期),写的是对普通人性情的关注与肯定。在答题过程中,阅读这样的名篇佳作,考生无疑接受了一次良好的熏陶。
作文可写的自由度较大
今年的作文题,由赛车“弯道超越”这一用语为话题,引出对这一常见用语新内涵的阐释(指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和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让考生读后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感悟。此题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好的开放性,立意上没有明确的限定,可写的自由度较大。考生既可以写自己人生道路上相关的经历和感悟,也可以写他人在“弯道”时期的表现。打开视野,还可以写到某个企业和单位,也可以写到国家、社会,既可以写历史上的,也可以写当下的。比如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这一变化时期一些企业或企业家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的问题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