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复习指导 >> 数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名师辅导:高考数学考前30天如何度过
来源:扬子晚报     2006-5-10 18:16:00
 
    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蒋建华

  高考冲刺阶段复习策略在临近高考的冲刺阶段,建议考生除正常上好复习课以外,首先要留出时间将复习一年来的收获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可以做成卡片),关键要在“悟、思、析、变、串”几个字上下工夫,真正做到原理清、思路清、方法清,激活基础知识、激活基本思想方法、激活思维灵感。例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应利用定义通过“作差— 变形—比较”的步骤完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应首先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应按照“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程序进行;三角变换(变角、变名、变次)是解决三角问题的核心,解决三角函数的求值或化简问题时关键在于“明抓公式、暗抓变换”;处理圆锥曲线的弦的中点问题时一般可归结为“设(直线方程)—代(入)—消(元)”或“设—代—减”模式;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时一般遵循“联立—消元—判别式(韦达定理)”的思维链。

  二是“过电影”,整理、翻阅讲义、练习题、试卷,进行解题回顾与反思。考生可在老师指导下或自行确定若干条主线、若干个主题,例如数学学科中可以函数、数列、不等式为主线,以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代数证明题、应用题与探索题的解法、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隐含条件的挖掘与利用等为专题予以强化。

  三是做好“保温”练习。临考前夕,除了“看题、想题”,还应该适度“做题”。要选择那些难度不太大、能够增强自信心、便于发现薄弱问题的试题进行考前热身练,进一步巩固“读、写、画、证、算”等解题基本功。

  四是善于调控,适度活动。时间上充分利用,注意效率,复习内容交替安排,不要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呆坐呆看同一科目,包括课间也要到教室外动动走走。这样表面上把时间变得支离破碎,而实际上是用时间上的间断换得思维上的连续。要适度进行健身或娱乐,保证必要的休息时间,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提高高考得分的有效策略

  要想在高考中多得分,首先是要有“底气”。即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过好基础关。要注重掌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挖掘知识的细节、内涵、内蕴,真正把知识学细、学透、学活。对于在短时间内难以弄懂弄通的内容或综合程度高、难度大、耗时多的问题则要灵活取舍,大胆放弃。

  再就是要会答题。一方面要懂得答题的技巧与策略。考试时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原则,对基本题千万不能放松,要保证“一见就会”的题“一做就对”;对中档题,要静下心来,力争拿足分,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对于难度大的题,应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有能力就着手解决,否则就努力写好相关的基本公式、起始步骤,这样可以多得分。对于久攻不下的题可暂时“放弃”,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局面。如有时间,再去攻克剩下的题,反而更容易得分。另外一方面,要在答题过程的规范性上做文章,保证解题过程严密、规范、完整,消除不必要的隐性失分,例如要尽量避免立体几何中的“跳步”、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等现象。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江苏省高考实行网上阅卷,这对考生的书写能力也提高了要求。因此,建议考生临近高考时要将立足点放在答题与书写的规范性上,而不是一味地通过专攻难题来提高得分。

  高考前夕注意事项1.认真对照考试大纲强化考点。要根据考纲的具体要求,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对于印象不深、经常出错的地方,应重点予以强化;对于有一些在教科书上找不到、而考试却又常常出现的“隐性知识点”(如一些典型结论、重要数据等)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模拟考试成绩。往往不少因模拟成绩不理想而乱了方寸、慌了手脚,也有的因模拟考试成绩好而沾沾自喜。须知高考成绩才能说了算!

  3.莫忘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在考前一、两周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回顾、理解、记忆,切忌只顾钻进题海,一味地做综合题、模拟题、攻难题。每个考生应当明白,高考中真正拉开分数档次的,是中、低档题。

  4.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自己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总结、多比较、多反思、多领悟、多变通、多探索,进而让高考冲刺阶段成为再思考、再发现、再提高的过程。

  5.保持适度压力、适度焦虑。

■相关链接  
  • 名师考前辅导:英语考前30天如何度过
  • 过来人:两种必备的英语阅读方法
  • 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一)
  • 名师指引:一模后历史政治复习建议
  • 名师辅导:高考化学考前30天如何复习
  • 高考理综冲刺辅导:物理复习有六大窍门(图)
  • “清华论坛”戈尔主讲全球“天气预报”
  • 大学精神: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 英国高校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上)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