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最能体现“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按照考试大纲的实验能力的要求,要重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如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会处理实验数据等;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实验,应该强调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去理解实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实验的复习是建立在做过实验的基础上的,没有动手实验的基础是不能达到培养实验能力的目标的,但是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对于实验的理解,必须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进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实验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利用插针法可以测量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方法如下:在白纸上做一直线MN,并做出它的一条垂线AB,将半圆柱形玻璃砖(底面的圆心为O)放在白纸上,它的直边与直线MN对齐,在垂线AB上插两个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右侧插上适量的大头针,可以确定光线P1 P2通过半圆柱形玻璃砖后的光路,从而求出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室中提供的器材除了半圆柱形玻璃砖、木板和大头针外,还有量角器等。

(A)某学生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垂线AB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半圆柱形玻璃砖右侧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半圆柱形玻璃砖同时看到P1、P2的像,原因是
,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了确定光线P1P2通过半圆柱形玻璃砖后的光路,在玻璃砖的右侧,最少应插
枚大头针。
(C)请在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右侧估计所插大头针的可能位置,并用“×”表示,做出光路图。为了计算折射率,应该测量的量(在光路图上标出),有:
,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 。
这个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方法和仪器去处理问题。学生结合全反射的规律,认识到由于进入玻璃砖的光线在圆弧面上会发生全反射,上下移动玻璃砖,可使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才能正常做实验;由于光线垂直射入玻璃砖,在玻璃砖上出射的点是确定的,因此只要再有一枚大头针就可以确定出射光线。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教材中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才能理解题目所给出的实验方案,才会解决问题。
4、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高考一定要体现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考试大纲的命题要求中明确地提出了“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目前的物理试卷一定要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我们要使学生学会,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认识实际问题的物理情景,这是解决联系实际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还注意到高考试题通过设问方式的变化,来体现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阅读、表达能力是现在学生的弱点,许多学生或者是对于题目提供的信息看不懂,或者是不会表达分析讨论的内容,或者是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表达(如说明理由)等等。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注意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这方面的要求和训练。
例如,半导体材料硅中掺砷后成为N型半导体,它的自由电子的浓度大大增加,导电能力也大大增加。一块N型半导体的样品的体积为a×b×c,A’、C、A、C’为其四个侧面,如图所示。已知半导体样品单位体积中的电子数为n,电阻率为ρ,电子的电荷量为e。将半导体样品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沿Z轴正方向,并沿x方向通有电流I。求:
(1)加在半导体A’A两个侧面的电压是多少?
(2)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3)C、C’两个侧面哪个面电势较高?
(4)若测得C、C’两面的电势差为U,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此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综合运用了力学的大部分概念和规律,情景设置也比较隐蔽,设问也体现了对于学生的素质考查的要求。
5、高三复习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随着考生和招生人数的增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试题的难度控制日益重视。由于学生水平差距的扩大,为了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为高校录取拉开档次,北京的试卷特别重视拉开不同试题的难度,就是在同一个大题中,几个小问的设置也体现了难度的差异,其目的就是让不同水平的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一般来说,高考的结果是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一致的,特别是现在由于考生的数量增加了许多,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我们的高考复习尤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相反,不顾学生的水平,一味地追求难题,这是不切合实际的。高考试卷中的难题并不是对于所有学生都适用的,一些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于较难题目的情景往往理解不了,只做这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或者是挫伤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或者是他们不能理解而只能记忆题目的结果,这对于概念、规律的复习起不到什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