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合作 >> 校长风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华南农大校长陈晓阳:农业大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1-6 13:55:00
 

 中国青年报:最近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作为农业大学的校长,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陈晓阳: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业起步的。近年来,中央连续七年的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问题,可见尽管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重要性始终排在第一。从中央对农政策的制定中,我觉得农业大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就业情况分析,现在已有好的变化。农科专业的就业率反比非农科专业的就业率要高。这几年,农业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了,对农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学们看到农业大有所为,就业愿望更加强烈,就业率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过去已经形成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运行得不好,基层的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似乎饱和了。其实并非从事农业的人员占了岗位,而是非农人员占满了编制,这就让农业高校的学生感到非常困惑——一方面大力宣传农村需要人才,但另一方面农村却没有位置给他们去作为。

  我之所以认为农业大学的前景很广阔,是因为农业关系到国民的温饱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还有穿衣美化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水平很高,经常在国际上拿大奖,它的拓展之路是从蚕桑、丝绸扩展到服装设计专业的。现在衣食住行都跟我们农业大学有关系,所以说农业大学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好。

  中国青年报:记得当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现代农业还没有破题。今天学校的发展如何做到和现代农业同步?

  陈晓阳:中国农业现代化是篇大文章,这个课题至今仍然没有大的突破,仍然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现在仅靠留在农村的老人,仅靠每户几亩土地,绝对搞不成现代农业。我经常思考,如果我们的农村像城镇、农民像工人、农业像工业,那么我们的“三农”问题就解决了。

  我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利用土地流转来带动一片,跨乡跨镇搞现代农场。国外农业人口很少,就是因为实现了机械化,组建了很好的组织架构、服务体系,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把各种问题解决了。现代农业绝不仅仅是农业技术问题,是集先进理念,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自动化甚至航天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不仅如此,当今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贫困问题等等都逐渐演变成世界性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作为农业高校,更应该主动担负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使命,把生态、环保、节能的内容放进专业课程是必要的;同时,还要在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上下工夫。华南农业大学每年组织的“三下乡”活动,逐渐由农科专业的学生扩大到非农科专业的学生,逐渐由本科生扩大到博士生,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感,这样他们将来走出大学之后,也会有志去担负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造农村的使命。

  我们华南农大创建已有100年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是以热带、亚热带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在科技创新上,我们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来开展攻关。比如说,在禽流感、SARS、狂犬病等一些人畜共患病方面,我们有一支很强的创新团队,从疫苗研制、技术推广、防控,有一整套完善先进的技术。每所大学都能找到自己立足的地方,我们经常强调华南农大自己的特色——立足华南、立足农业。我们把自己的特色做好,就能成功。

  中国青年报:一般而言,选择就读农业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来自困难家庭。学校怎么帮助这些同学走出困境、树立信心?

  陈晓阳:读农大的农科学生,贫困生比例相对要大,大约在20%左右,特困生达10%。这些学生刚入校时是会产生一些自卑的情绪,但是我们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社交礼仪培训等,让他们在读完4年大学以后变得仪表优雅、口齿伶俐、自强自信、受益终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艺术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因为学校里农村来的孩子很多,信息相对闭塞,思想相对落后,显得有点土气,但是通过大学4年专业课程、人文素质和艺术教育的培养熏陶,有了知识,长了见识,人就变得自信大方。我刚到华农时,听说学校没有军乐团,我们就赶紧组建了一个学生军乐团。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军乐团的学生在学校演出时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特别赏心悦目。

  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品牌。对于学生,我希望他们首先是心理健康的人;二是身体好的人,身体好,干啥都行;三是有抱负有责任心的人,对社会、家庭要有责任;最后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农科学生大部分还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必须培养他们要上得了天,能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也要下得了地,跟农民交朋友,帮助农村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在广东农业企业、农业基层工作的多数是我们华农的学生,一是他们下得去,二是留得住。农业大学长期的教育养成了学生艰苦朴素、脚踏实地的作风,国家发展也需要这样一批去基层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苦干的人。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