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首页>>招生信息>>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研究生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研究生招生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简章 - 硕士招生目录 - 入学考试招生规定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三所高校合并而成,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之一,被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规划;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展培养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公共卫生硕士(MPH)、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首批获准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首批获准自主确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总面积400公顷。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华中科技大学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3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
  华中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000余人(另有附属医院职工50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4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博士生导师665人,教授968人,副教授169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7800余人,其中研究生16600余人,外国留学生340余人。
  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专业实验室5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首批被批准筹建国家光电实验室。拥有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大量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用现代化实验室。拥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三座,馆藏图书348万册,还有三家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附属医院(其中同济、协和医院是全国著名的大医院)和一家出版社。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游泳池、学生活动中心、服务中心八所标准化食堂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现将我校200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招生计划:
  
2005年,我校少数专业实行春、秋季两次招生,其它专业只安排秋季一次招生。(同济医学院所有专业实行每年一次招生,即秋季招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计划共招收博士生1500名左右。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报考同济医学院的考生原则上限报考硕士期间所学的学科、专业,跨学科报考原则上限定在所在二级学科范围。
  3、同等学力者报考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获得学士学位后连续工作满六年或六年以上(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
  ②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考试;
  ③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当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获科学研究成果(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前15名、8名、5名,省部级一、二等奖的前7名、5名)1项;
  ④有硕士生培养单位出具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证明。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6、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
  7、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三、报名、考试及入学时间:
  主校区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网上报名具体办法见我校研究生院主页)。
  第一次报名时间为:2004年8月20日-9月5日;考试时间为:2004年10月16、17、18日,考试时必须携带学位证书原件备查;入学时间为2005年3月。考试地点:(湖北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
  第二次报名时间为:2004年9月6日-12月31日;考试时间为:2005年3月26、27、28日,考试时必须携带学位证书原件备查;入学时间为2005年9月。考试地点:(湖北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报名时间为:2004年12 月5日--2004年12月31日(网上下载表格截止时间:2004年12月20日。考试时间为:2005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见准考证);同年9月份入学。报名及考试地点:(湖北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办,邮政编码:430030。
四、报名手续
  1、报考主校区各专业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请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网页http://gs.hust.edu.cn或我校招生信息网http://www.hustzs.cn,按照网上说明和网上报名步骤报名;报考同济医学院的考生可直接到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报名,外地考生可通过同济医学院网页下载有关表格,填写后速寄至同济医学院研招办。同济医学院网址:http://www.tjmu.edu.cn进入网址后→研究生部→招生办。
  2、学历证明的查验:所有考生来校参加考试时查验学历证明原件(已获硕士学位者,必须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需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和报考条件3中的②、③、④三项材料,且必须是原件);
  3、报名考试费:报考主校区报名考试费200元,届时按网上要求方式缴费;同济医学院考试报名费300元(其中100元上交国家医学考试中心)。
  4、考生需要准备同一底片一寸近期免冠照片三张,分别贴在报考登记表、体检表和准考证上。
  5、第一次报考主校区的考生在9月10日前,第二次报考主校区的考生在2005年1月5日前;报考同济医学院的考生在报名后十日内,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或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招办邮寄(送)以下材料:①填写好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②教授、副教授推荐信二份;③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④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往届硕士毕业生);⑤体格检查表(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同等学力者不交③④两项材料,但必须有报考条件3中的②、③、④三项材料。
  6、经全面审查,符合报考条件者发给准考证。
五、考试科目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科目:外国语(含听力;同济医学院参加卫生部外语统考;具体要求见考试大纲);政治理论(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申请免试);二门业务课均为笔试。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必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且为笔试。
六、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含初试、复试)的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05年,我校继续实行奖学金资助学费制度,由学生和导师联合向学校申请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研究生,学校免除其全额或半额学费,并设立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等岗位,提供"三助金"资助。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和企业集团、公司等为支持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还设立了多种社会奖学金,旨在奖励那些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以支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七、报考有关费用:考生报考的一切费用(报名费、体检费、往返旅途费用、食宿费等),由考生本人自理。
八、专业名称前打" * " 号为自设专业。
九、报考我校同济医学院考生须注意:
  1.同济医学院各附属医院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统一为:"01临床医学技能训练与研究"。报考对象:①从事临床工作2年或2年以上的硕士毕业生;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应届毕业生;③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的在职临床医师;④临床医学7年制毕业生。基础课考试科目限考《诊断学》。同等学力考生不能报考。
  2.内科学、外科学均按二级学科命题。卷面分100分,二级学科公共部分占40%左右,三级学科(如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内容占60%左右。
  3.除招生目录所附参考书目指定的参考书外,基础课和专业课按全国统编教材(第五版)或最新版本命题。
十、购书指南和咨询联系方式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办理邮购书籍业务。目录中所提供的参考书目可去各地新华书店购买或去各地图书馆借阅。也可与有关单位联系(华中科技大学教材科电话:027-87542723;同济医学院教材科电话027-83692925;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发行部电话027-87542924;读者服务部电话:027-87544529)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宗旨是"一切为了考生"。考生如有事咨询,请直接来函来电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如欲索取招生专业目录(第一分册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索取、第二分册到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办索取),请邮寄每分册工本费、邮寄费共10元。
  华中科技大学研招办联系电话:027-87542552 或 027-87541746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瑜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网 址:http://www.hustzs.cn  E_mail:zhaoban@mail.hust.edu.cn
  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办联系电话:027-83692916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网 址:http://www.tjmu.edu.cn E_mail:yzb@mails.tjmu.edu.cn

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对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关注、理解与支持!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各院、系、所联系电话

院系 代码
院系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院系 代码
院系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011
数学系
余  凡
87543431
186
图像研究所
王红艳
87544104
012
物理系
郑  巽
87543981
2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郭  丽
87556058
013
化学系
康忠军
87543032
220
建规学院
陈玉秀
87543256
100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许昌敏
87541744
230
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蒋成湘
87543055
11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绮琳
87543077
240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贺毓良 闻心春
87543138 87542231
12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吴超美
87542717
26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依源
87413173
131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陈  菲
87543035
271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徐宏廉
87541142
140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冯  珍
87543258
300
管理学院
熊  杰
87556491
17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尹瑜玲
87464575
310
经济学院
郑朝阳
87543251
181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魏  芷
87543704
400
人文学院
陈燕玉
87542403
182
光电子工程系
严国强
87543155
420
教育科学研究院
董中专
87543347
184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李庆南
87543230
450
新闻学院
杨秀清
87556344
185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揭小敏
87542493
同济医学院
胡瑞敏
83692916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