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浅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张晶      专业分类:初中思想品德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摘要:一,分析造成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1.社会风气的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 4.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社会关注程度不够。 二,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家庭方面:首先,要求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品行端正,做好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2.学校方面:在升学指挥棒的指挥下,特别要重视德育教育。 3.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正文:浅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种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逐渐增多,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许多不良的行为令人担忧。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加强思想德育工作。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确实尽了极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观念缺失。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发展,各中腐朽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趁虚而 入。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等多个方面,这势必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上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在不同程度上腐蚀着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各种不健康的思想和信息随着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普及和应用而不断的传播,成为社会公害。   由于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侵害较严重。据了解,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有利于现代化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当前,我们必须看到:网上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不健康内容日渐增多。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热衷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在爆破、枪战等暴力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中学生犯罪的网络教唆,有的甚至在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下,走上了绝路。   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腐朽的生活方式以及不正确的价值观使少数中学生出现了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前,许多家庭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代劳,只要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却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些父母想方设法送孩子学习各种本领,生怕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品德的培养。另一种是动辄打骂。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定要子女考试达到一百分,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长大一定要成为什么“家”,一旦发现距离目标过大,重则马上“打”字当头,误认为“尺头打出聪明子”,轻则火冒三丈,痛骂一顿,恨铁不成钢。谁知,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抵触心理,甚至出走,与社会青年同流合污,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    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环境不良因素。由于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父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就变得更加扭曲。一些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认为只要孩子有饭吃、有钱花,就没有什么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精神世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行为不检点,形象不佳,业余时间不是跳舞就是赌博,整天沉湎于打扑克、搓麻将等活动之中,或者夫妻之间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这些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使孩子效仿大人,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    相对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过于滞后,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被学生认可。   1。学校没有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造成了学校教育德智失衡,知行脱节。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个才能之首。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虽然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倾向。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考,仍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虽然我们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不惜以牺牲或削弱德育为代价来开展智育工作。 “智育至高无上,德育退居其后”,甚至“首位变成了缺位”。有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笑脸相迎,偏爱有加;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爱理不理,视而不见,甚至恶语相向。有些学校即使重视德育工作,但教育方式单一、手段乏力、制度缺位、评估滞后、脱离实际、实效性差等,使得知行严重脱节。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思想品德课纯粹是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体验,造成了学校教育理论和实际脱节,甚至班会课也成为班主任和主科老师的文化课。这种传统单一的德育方式,致使学生往往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我们在中小学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却到了大学期要给他们讲解什么是集体主义,教育他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可见,德育失衡危害之深,影响之大。若不改德育失衡之顽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中小学德育首位何以彰显。    知与行的脱节。这是目前中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记得很熟,但是很少或者甚至就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有的学生在老师在时能遵守有关道德规范,而老师不在时却不能遵守;有些中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尊敬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有些中学生“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以上种种现象说明了现代中学生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学生形成虚伪、自私、霸道和懒散等不良品德的动因。    2。德育教育的内容过于陈旧,过于空泛,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社会实践,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学校一直在不断的向学生灌输“无私奉献”之类的教育,要不就是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过于强调“公”而忘记了“私”,造成公与私的对立,许多连成年人、国家公务人员的都做不到的,又怎么能去让中学生做到,最后只能是把道德变成了谎言。而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喊的口号的影响力有时甚至比不上一支烟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它的优点,但是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帮助指导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社会关注程度不够。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反应较之成人要敏感得多;当今的中学生,已经萌发了相当强的个性独立意识。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他们部分生理和部分心理(青春躁动)的超前发育;另一方面,娇宠又使许多孩子的部分心理(社会责任感等)滞后发育。这样,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急于参与而又缺乏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中学生必然对其所感兴趣的事物兼收并蓄,从而受到消极反面因素的污染,也接受了不少消极,腐朽的东西。    社会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注不够。我国家正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个人认为现在这个时期很难为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法制观。社会上的道德沦丧以及风气不正,吃喝送礼、攀比炫富大尚且不能免俗又怎么去期待这些中学生去做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学生呢。中学生本人就是逆反心理中,道德观念淡薄,法制观念匮乏在各种诱惑面前和容易走上歧途。    其次,社会道德沦丧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先是有南京彭宇案后是天津许云鹤案,一件件一桩桩帮助别人反被诬陷的案件又怎么能不让人们远离是非,不敢去帮助别人,正因为这样广东的小悦悦事件触犯了人们的道德底线,但是也仅仅是触犯了底线,我相信许多中学生在网络上都知道这些事情,即使有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家长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去扶摔倒的老人,也就有了老人摔倒学生围观的事情发生。虽然搀扶老人只是诸多例子中的一例,但是它严重的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针对上述原因,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中学生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时期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家庭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孩子多与周围的孩子沟通,快乐的生活在现实当中。首先,要求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品行端正,做好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改善家庭环境,改进与孩子的关系,父母要有平等民主意识,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尊重孩子,不可随意打骂;要学会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开朗、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避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谈及社会的阴暗面,以免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第三,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感情很脆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家长要会劝说和批评,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心。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的时间长且规范,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广大学校、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大的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外,各级学校也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要加强对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学校领导的考核,也要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其次,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规范管理。学校要弘扬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社会方面   加强管理,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胡锦涛主席曾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机构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次会议上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广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开展“网吧”专项整治。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严厉查处和打击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超时经营、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鼓励群众举报,设举报电话、信箱,聘请网吧义务监督员,积极探索学校监督、社会监督等网吧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网吧违法违规经营的猖獗势头。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严格执行中小学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歌舞厅、游戏厅等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定,对违规的责令其限期迁出,并重点清查和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良出版物的行为,努力净化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大众传媒机构要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东西,要坚决抵制消极落后、腐朽内容的传播。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互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张晶
所在学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逸夫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