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戒 尺 的 思 索>>>
 


戒 尺 的 思 索

作者:张 燃 明      专业分类:教育学
关键词:戒尺、惩罚尺度
摘要:从戒尺的功能谈到戒尺的作用,指出戒尺是防止教师打伤学生的工具,提出应研究新办法解决老师打伤学生的问题。
正文:戒 尺 的 思 索 张 燃 明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写他的老师时提到:“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每逢我们读到此处,免不了要问,既然不常用,为什么还要有一条戒尺呢?对此,教辅资料和许多教师的解释是:戒尺是体罚学生的工具,是封建教育的象征,鲁迅先生的老师之所以不常用戒尺,是因为他反对封建教育。我认为他们对戒尺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结论更是牵强附会。 我小时候读过私塾,先生也有一条同样的戒尺。它是用竹片制成的,长一尺二寸,宽八分,中间略厚而两边薄薄的,削得十分光滑,握其一端,轻轻一抖,很有弹性。它的两边直线分明,先生有时用它在白纸上画格子。学生调皮时,先生就用它打学生的手心。我起初对戒尺的理解,以为它是惩罚学生的戒具,先生画线条的尺子,所以叫戒尺。 也许是这位先生惯着我吧,我在他门下读了三年书,却没有一次因为读书不专心而挨打。倒是有一天中午,我偷着到村旁的池塘里游泳,被先生逮着了。先生把我们三个学生抓到讲桌前站着。他圆睁双目,满脸通红,竖眉鼓腮。我见先生已怒发冲冠了,当时理亏而又后怕,心想:“今天不是手心被打肿,也是屁股开花了。”当先生拿起戒尺的时候,我便乖乖地把右手伸过去,将手心向上,摆出一副甘心挨打的架势。 “放下,把左手伸出来!”先生怒吼着。 我放下右手,将左手伸过去。 先生捉住我的左手,举起他手中的戒尺,高声喝问:“你还玩不玩水?”“啪”的一声就打在我的手心上。哎呀,那滋味儿真叫人难受,揪心般疼痛。打第一下时,我鼓足气。打第二下时,我咬紧牙。打第三下时,我终于忍不住“哇”地一声求饶:“我再也不玩水了。” 那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起初,我是恨着先生的,更担心父母知道后不饶我。因为我那家乡的村前屋后尽是水,小孩偷着玩水,淹死在水中的事经常发生。家长发现小孩偷着玩水,出于宁可打残也不让淹死的心理,对孩子的责打甚至可以用残忍来表述。可是过了几天,我看看自己的手心,一点痕迹都没有,又察觉到父母亲好像全不知此事。我于是就想,大概是先生打了我,胸中的怒火已发泄完毕,认为我改正了错误,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告诉我的家长。这下子可好,先生的一点小打让我免除了父母的一顿大揍。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就渐渐地感谢先生了。回想起先生打我的左手不打右手,我更加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直至今天,我常常思念我的老师。 后来,我上了师范学校,准备当老师了。我去拜访我的这位启蒙老师。闲谈中,我问先生:“戒尺并非常用之物,您为什么老是摆在桌子上呢?”先生笑了笑,说:“时时刻刻用它戒备我。” “什么?是戒备您的?”我十分惊奇。 “是的。我将戒尺摆在手边,让它提醒我:惩戒要有尺度,不可滥施刑罚。你知道么?戒尺宽八分是指对学生的过错要有八分的宽容和忍耐,长一尺二寸是指对发怒的老师要有120分的防范和警戒。你想想,人有七情六欲,老师亦然。我们当老师的,总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怒火中烧,情绪失控,学生不敢劝老师息怒,又没有旁人阻拦,就容易舞拳弄脚,或者随手抓起棍子棒子之类什么的,将学生一阵狂打乱揍。倘若打伤了或者打残了,岂不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有辱于教师的斯文么?我们那时用戒尺打学生是有规矩的,小责三,大罚五,打的是手心,重刑十二只准打屁股。打多少下,打哪个部位,都十分讲究。既打得痛,又不会打伤。刺激手心和屁股上的穴位,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即便是这样,也不准经常打,因此‘不常用’。有一条戒尺在手边,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师打伤学生。我天天把戒尺放在我的眼皮底下,当我见到它的时候,我就想到为人师表者应修身养性,不可粗鲁胡来;当我拿起戒尺的时候,我似乎看到那戒尺上有一行大字:息怒!弱小生命,勿用重刑!” 哦—,戒尺者,为师之戒备物也,体罚之尺度也。它惩罚学生的功能在其次,主要是防范老师发怒时打伤学生的。好一个戒尺的新解!戒尺是灭火器,戒尺是减压阀,它熄灭了老师胸中的火气,把教师对学生的伤害降到最底程度。它貌似威严,唬住了孩子;它柔靱有度,削弱了強者的损害力。联想到某些性格粗暴的家长也常常使用戒尺,我顿开茅塞,对古人的这项发明赞赏不已。用这种认识去分析鲁迅对戒尺的描写,我认为:鲁迅描写的是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用“有一条戒尺”表现老师貌似严厉,用“不常用”来揭示老师爱学生的深刻内涵,这正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 我走上讲台的时候,戒尺已销声匿迹了。蒙师的那番高论,我作了另一种理解,是先生见我要当老师了,怕我年轻气盛,动手打出是非来,才编造这些耸人听闻的话来告诫我。恩师的良苦用心让我终身难报啊,虽然我私下里笑着先生,但还是把先生的话牢记在心头。然而我在执教的过程中,也有因按捺不住火气,动手打学生的时候,常常是打了之后又后悔,发誓不再打了,到时候又忍不住,还是打了。每当这种时候,我是多么需要一种形式既能避免对学生的伤害,又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啊! 到了现在,独生子女们都十分娇惯,贪玩任性,受不了戒而且厌学,而学校又普遍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还将学生的成绩同老师的奖金挂钩,家长们要求老师教的学生都是高分。这就出现了一个更加尖锐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发生冲突时,由于没有适当的形式能够限制老师的行为,有的老师在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情况下,一旦发怒,便滥施淫威,对学生,或拳脚交加,或棍棒齐下。学生被打的,时常有;打伤了的呢?虽不常有,也不少见。于是乎打伤了的,家长同老师对簿公堂,律师们唇枪舌剑,将老师的体面抖落个精光。或者家长找校长扯皮,校长斡旋于家长和老师之间,左右为难,抓耳搔腮,十分尴尬。唉,一旦惩戒无尺度,这管束学生,制约老师的事儿就乱了套了。受人尊敬的老师们啊,您手中的戒尺丢了,心中的为师尺度不可丢哇! 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不可逆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每一时代的文明都要用一种形式来表现。我们分析戒尺的功能,旨在了解古人是如何用适当的载体来防止教师打伤学生的,从中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形式或方法。时下,学生被老师打伤的事或见于报端,或闻于电台,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我们在关心之余能不能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地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或方法,来防止老师打伤学生呢? 张燃明,中学高级教师,1944年生,现已退休,著有通讯、散文、诗歌、小说、传记文学100万字见诸于各类报刋。 地址:洪湖市实验中学
作者:张 燃 明
所在学校:洪湖市实验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